重视观念文化的引导作用

重视观念文化的引导作用

---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的讲话 
王 大 明

同志们,这个会我感觉开得是好的,会的内容比较丰富,既贯彻了十七大的精神,又有各个企业的经验交流。既有中宣部、国资委的领导出席讲话,也有企业界谈论他们自己的体会,还有专家学者的评论,这个结合不错。会的风气比较正,也比较民主。这与会议的内容,还有到会同志的素质比较高有关系。参加这样一个会,就给我提出一个问题,讲点什么呢?十七大刚开完,我自己还在学习,还在思考。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多问题,了解的情况不多。可是不说点吧,又觉得对不起参会的同志和老朋友,只好讲一点感触,讲一点老话,说一点自己的感想,不一定很准确,跟大家商量、探讨。

(一)谈谈要加强和重视精神作用的问题。我来之前,做了一点调查研究。我感到当前影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社会上包括我们很多企业,比较普遍的存在一种轻视或者忽视淡化精神的作用。我把它叫做“淡化精神作用的倾向”,不知道准确不准确。我觉得现在人们主要追求的是物质的东西,有的人叫做物欲横流,好像对于人们精神,精神的状态、精神的追求、思想的觉悟、政治的觉悟等等,似乎不大看重了,不那么关心,不那么在乎了。比如说我们企业来了一个工人,过去听说来新人,先问他是党员还是群众啊,他表现怎么样,他思想如何,都关心这个。现在要问这些,人们会说问这个干吗?主要问谁介绍来的,什么关系来的,比较关心这些。有一个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很崇尚精神的东西的,崇尚人品、觉悟和能力。我特别记得,50年代,那个时候来一个新人,一说谁怎么怎么样,谁叫棒不棒,那个“棒”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人品好,这个人思想好,有能力,他就叫棒。后来呢,人们的崇尚就变了。变成现在的崇尚权势、崇尚金钱,一来就是这个人关系硬,这个人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我觉得现在这种倾向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我们搞企业文化的,应该承认我们企业是一个物质生产的单位,是要创造物质财富的,它要求追求产值、追求利润,要抓生产技术,要抓管理,要抓制度,这个无疑都是正确的。过去受极“左”路线影响,首先强调企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地,这很显然是不对的。那时候我管它叫意识形态的极端化,你要组织生产物质财富,它就批判你搞唯生产力论。那个时候管生产的干部人最苦了,干点事儿就要挨批。现在好像有点走到反面去了。现在对思想的精神的东西,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要知道任何企业的物质财富的创造都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靠人的劳动、人的智慧、人的精气神以及人的协作,这样才能够生产出物质财富来。我们讲以人为本,就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机器人也需要人去操作、人去设计,离开了人的智慧、人的劳动、人的精气神、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那是创造不了物质财富的。但是人和动物毕竟不同,和机器毕竟不同,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的,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必然直接影响人去创造财富时候的状态好坏、能力、力度,它都要影响的。比如说我们带一支职工队伍,他精神是比较振奋还是比较疲塌的,职工心情比较舒畅还是比较苦闷的,职工、干群互相之间是比较和谐还是疙疙瘩瘩老扯皮的,队伍精神上的区别,必然反应到创造财富的力度、好坏、质量上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到现在,人们对于政治改革、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所以十七大专门讲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要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越来越成为我们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因素。而且在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里,还提出了要 “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就说明从国家的宏观来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文化的东西、精神的东西,同样也要相应提高。我们的企业现在转向市场经济,应该说,发展市场经济的现实对精神的要求也会更加迫切和更加现实。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真实情况怎么样?我做了一点调查研究,听说一些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工作了,也不建设企业文化。有人讲现在企业干部与工人的关系非常简单。工人干活吃饭,干部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行政措施,第二就是物质奖惩。说我有这两条足够了。管工厂绰绰有余了。现在许多企业虽然表面上把政治思想工作纳入了企业文化,但是有好多地方企业文化是浮在上面的,只是写在工厂的规划里面、计划里面的。有的呢,是做公关用的,是做对外宣传用的。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工人的思想里,有不少的企业做得还真不错。但是现在的确有不少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工作是浮在上面,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淡化精神作用的倾向是存在的。表面上重视,实际地位还没有提到应该有的高度。就是说,还没有真正把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变成物质的力量。这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十七大的要求是不符合的。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要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带出一支有战斗力和竞争力的队伍,培养出能够建设好小康社会的优秀人才,这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家长远建设的需要。我们总是要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性工作,通过文化的力量,使我们的队伍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工人队伍起码要有比较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守法的公民。进一步,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队伍精神振奋,心情比较舒畅,人际关系比较和谐,这样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按照十七大要求,我们对这支队伍更高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职工能够关心国家大局,关心企业的命运,更进一步还希望我们职工能有理想,有信念,能够有奉献精神,有比较高的情操和比较文明的行为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仅靠技术和行政手段发点儿奖金就可以解决的,所有这些都需要精神的工作,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文化的熏陶、文化的激励、文化的渗透等等,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次会上发言的企业,突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成功的企业,都注意发挥精神引导的作用。如蒙牛同志所说:“人要做不了好人,他能生产好产品吗?”这个话是用非常通俗的语言,道出一个道理,这就说明他对于人的精神作用非常重视。昨天太钢介绍,有一个退休工人叫李双梁,他一个退休工人,带头去清理污染,没有奉献精神行吗?这个奉献精神是什么呢?就是精神的东西,他不是用钱买出来的。石油系统的人讲到,“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句话,“融入内心,付诸实践”这八个字非常好。“我为祖国献石油”真正成了他们的精神力量,融入到了心里,一个新工人,到了石油系统,他就觉得我应该为祖国献石油,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再如,吉利汽车的生产,那一种自强自立的志向,也是一种精神,这也不是仅靠制度能够解决的,也不是靠钱能够买出来的。他们通过十年奋斗,取得很大成绩,看出精神变物质的力量。昨天讨论晋商,晋商是封建社会的商人,他们也有精神上的追求,也讲诚信,也讲开拓冒险,讲团队精神,封建社会的商人也不是脑袋瓜里只有钱,他也讲精神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搞企业文化,就是管精神变物质的,我管他叫精神工程师。在企业里,你们就是精神工程师,有时还要起精神领袖的作用,话不一定准确,但是有时候真是这样,在精神上,你要引领他们往正道上走,要起这样一个作用。我看到大中和凡驰同志有一篇文章,讲到“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八个字我觉得概括的不错。我理解就是通过做人的工作,以文化来造化人,通过文化的力量,去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精神的素质,进而推动企业的前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精神的凝聚力,精神的动力都是来源于此。在领导班子分工来讲,如果说行政干部,更多是靠技术,靠行政管理,靠规章制度,靠物质的奖惩这些办法来促进生产,促进战略目标的话,我们这些精神工程师,就要更多关心了解职工在精神方面、思想上的实际状况,有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用精神的方法,用文化的力量,去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听到有人说,随着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似乎主要靠生产技术的更新就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似乎是可有可无了。这是淡化精神作用的一种反应。是很不利的。就连资本主义企业的很多企业家们,都很懂得重视精神的作用,重视文化的作用。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企业家,绝不应该淡化精神的作用。

精神的作用,文化的力量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于企业文化的迫切要求。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问题我觉得该提出来,该重视了。也还有人怀疑我们强调精神的作用。是不是过去极左路线的反映,我认为现在强调加强精神的作用,和过去极左路线时代,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政治运动,以斗争的方法,搞精神决定一切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学发展这样一个基础上提重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这些精神方面的作用,这和当时的极左路线是不一样的。现在恰恰不是精神的东西多了,是太少了,有点淡化。我最早在北京的时候就提出来,宣传工作要“转轨变形”,要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我是很反对过去那种把意识形态极端化的做法。但是现在我觉得有点走向另一个极端了。这样对于我们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要学会利用精神的作用,利用文化的力量去推动工作,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去推动社会的前进,去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当前来说,就是用十七大的理论武器,统一思想,推动工作。这是精神变物质在当前情况下的具体体现。

(二)保持清醒头脑,引导职工全面科学地分析形势。我们这些搞企业文化的,在大局上要保持清醒。这是和我们国家发展任务的复杂性、多元性,甚至某些方面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这件事儿说起来容易,做到并不简单。因为现在很多大局问题上,不像过去是一种声音,叫舆论一致,现在不同了,现在出了任何一个事儿,都不是一种意见,多种意见。特别是对于近几年改革发生的问题,比如说这几年贫富差距拉大了,腐败比较严重,社会上出现一些丑恶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怎么分析,怎么看?就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改革开放搞的,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在是路线问题,不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而是纠正错误路线的问题。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现在所以发生这样一些问题,恰恰是改革开放还不够。政治体制改革,某些改革还没有跟上,这两种意见是针锋相对,争论了两三年了。一波高过一波,卷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企业里头管精神,管思想,面对这种争论,我们怎么保持清醒,这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就像过去毛主席常讲的“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自己要善于判断,要学习,要思考,对问题保持清醒。应该说十七大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很多问题,十七大讲的比较透,特别是我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就是对于当前的改革开放怎么看?这一点十七大专门讲了一大段,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讲的,我觉得讲的比较有力量,比较明朗,但是尽管这样,这个问题争论仍有。比如说现在怎么叫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又能够与时俱进,就是要创新,怎么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而不是修正主义创新,这些有时挺难划,不是一说就清楚的。过去我们说修正主义,是说他把马克思主义原来的结论变了,现在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有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说的话,你怎么能够说这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不是修正主义呢?这有时候是挺难的。碰到这种问题,怎么看?现在这个方面的议论很多。所以我们真是不可小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注意学习。不要过早去下结论,要学习,当前我觉得按照十七大要求,就是要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要使我们的广大职工认识到,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消极面,群众有很多议论,有许多意见,许多不满,仇富仇官的情绪在蔓延,甚至不少群众有一种失望的情绪,这些对于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有时候是很大的。我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困惑。要讲物质财富的东西,我们这些年,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是原来我们这个国家,还是我们原来这片土地,还是我们这堆资源,还是我们这堆人,可是我们这些年的物质财富成倍的增加。二三十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真是一瞬间,咱们1949年以后,我们奋斗了二三十年,最后不是连农民吃饱肚子都没有解决吗。现在我们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比起当年多了多少啊。可以说这些年是我们改善生活最多的年代,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可是又出现一个相反的情况,某种程度也是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时期。现在一方面物质财富是增加的,生活的改善应该是承认的,可是意见挺大,还不是一般的大。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去引导群众认识这个情形,我觉得刚才惟诚同志讲的挺好,他就是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就是掰开了,揉碎了,讲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当前很多地方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做企业文化的同志,要深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清醒的去解释这个问题,去对待这个问题,去针对这个问题做工作。

理论的创新,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发展,经常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带来很多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家来说,都需要我们重新学习,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这样才能应对世界大潮。我们现在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我看和这个有关。作为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精神工作者,真是要经常的学习保持清醒,要永远保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态。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容易头脑发热,骄傲,听不进不同意见,咱们在过去搞建设的时候,就是性急,动不动就想超额,就想提前,就想跃进。过去彭真同志有一句话,很科学,叫“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这一句话很科学,就是可能达到的最高的要求,咱们过去不是可能,是用根本达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如果我们脱离实际,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我觉得现在提的科学发展观,意义是很深的,是某种程度上从正面纠正很多东西。咱们过去的那种蛮干的东西不科学,科学发展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去发展。我们现在的形势比较好,经济年年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我建议我们这些搞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的人,还是要经常有居安思危的清醒,要经常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现状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国企改革问题解决了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应该怎么办?办成什么样?我觉得这些问题,还得探索。你比如说,经济调控如何搞?怎么样的经济调控,就不是计划经济手段?所有制问题到底怎么把握?是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高于民营的,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本质一条是发展生产力,一条叫共同富裕,他还讲三个有利于。我们怎么理解,什么是全面小康?等等,我觉得我们都还有一段时间需要探索,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世界上只有利没有弊的改革是从来没有的,任何的改革都是只能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案。包括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你要找出一个方案,说只有利没有弊,我就不信,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够找出这么一个方案来,找不出来,改革的过程是很复杂的。为什么当年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比如说搞特区,他说可以试一试,到深圳让他题词,半天都没有提,他转了转,又到珠海看了看,在珠海题了词,回到深圳,他提了词给与肯定,他也是反复考虑的。比如说要搞股票,请示他的时候他说,可以试一试,他一方面提倡胆大,一方面也是很谨慎的。他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还没有先例。

我主张各位在这些问题上,认真做些调查研究,了解些真实情况,能够正视和研究点儿问题,研究点儿矛盾。有时候还要甘于寂寞,做点儿学问。现在我们有一点浮躁的心态,安不下心来做事。什么时候能够踏实下心来干事是很重要的。

(作者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