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关于团体标准形成过程的说明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王建


根据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范化管理的要求,2023 年初,我会决定组织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编号:T/CCCI 001-2023)、《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星级评价标准》(编号:T/CCCI 002-2023)。按照国家团体标准制定有关法规文件,我会做了如下工作:


2023 年 1 月,经过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批准,我会制定了团体标准编制的计划,确定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制标原则。


2023 年 2 月,出台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了《关于团体标准制定的意见》。


2023 年 4 月至 5 月,成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星级评价标准》两项团体标准起草小组,征集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


2023 年 6 月,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标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023 年 6 月 20 日,团体标准起草小组提交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标准立项申请材料,标准大纲等,标委办审核立项材料,并报研究会理事长会议批准。


2023年 6月 24日,我会召开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研究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参加评审会,通过团体标准立项。


2023 年 9 月 6 日,我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两项团体标准立项公示的公告,为期 30 天的公示期满后没有收到异议,平台管理机构审核通过。


立项后,标准起草编制小组起草了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征询研究会内外各方人士意见,反复修改后,于 2023 年 9 月 20 日至 2023 年 10 月 22 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两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2023 年 9 月 21 日至 2023 年 10 月 27 日,标委办向参编单位充分征求意见。


2023 年 11 月 , 标委办将参编单位意见汇总后,转交标准起草小组分别进行修改;标准起草小组完成修改并形成两项团体标准修订稿,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求专家修改意见;2023 年 12 月 26 日,标委办将标委会专家意见汇总后,转交标准起草小组修改。


2024 年 1 月 15 日至 2024 年 4 月 15 日,标准起草小组按照标委会专家审改意见修改,修改期间,研究会另行组织 5 次内外部领导和专家会议研究修改,同时征询研究会部分专家委员会专家意见,征询研究会班组专家委员会专家意见,均分别汇总后,转交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修改完善。


2024 年 4 月 15 日,标准起草小组将多次修改形成的团体标准送审稿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审查,并于 2024 年 4 月 27 日召开团体标准审查会议,两项标准获得会议审查通过。


审查会议后,根据研究会标准委专家建议,标准起草小组再次修改完善后征询专家意见,于 2024 年 5月 9 日形成定稿,转研究会理事长会议通过,理事长签批,两项团体标准于 5 月 16 日正式向社会发布。


本次制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和《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星级评价标准》,既作为我会对企业组织的评价标准,同时适合于我会各会员单位自我评价和全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组织的评价参考。


两个标准是我会遵照学术课题打磨的标准,以科学研究的严谨审慎态度,以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要求的流程,多方讨论反复修订编制完成的,是起草小组、参编单位、标委会和会员代表单位的共同成果。尽管如此,由于企业文化是个发展中的科学,也由于编制队伍自身的局限,标准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望大家不吝指出,我们在标准实施若干时间后,再版时不断升级完善。

 

标委会专家代表谈团标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代表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企业文化总监 荆玉成


祝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今天正式发布了两项团 体标准,这是我们企业文化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作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我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几次审定,总体而言,我觉 得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工作,都是一门科学,科学就要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来进行规范来提升,我觉得标准的发布是企业文化在向科学化管理的方向迈进了一个重大的步伐。我表达三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课题组前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研究会领导班子、标委办各位同志以及相关同志一起参与的工作是非常扎实的,系统的,是非常全面的。第二是两个团体标准,是非常科学的,结合了现代管理的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手段,符合现代管理的本质,尤其在量化的测评方面。标准的逻辑非常完整,从定性到定量,从等级划分到建设期的评价和管理效果的评价是有逻辑的。标准用数量化的观点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就是量化。效果的最终评价实现了以闭环的结果看。这两个团体标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方法,尤其是企业文化评价管理办法,为各个企业提供了一套企业文化工具箱。第三是我完全同意这两个文件作为团体标准来进行发布,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跨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


参编单位代表谈团标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副部长 徐海龙


本次发布的两项团体标准,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中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着眼于推动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班组文化建设星级评价标准,致力于激活企业细胞交换文化供需,两者上下贯通相得益彰。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的重大成果,在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两项成果是由企业文化研究会牵头,有关企业共同完成。特别是凝结着研究会各位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


我代表广大企业对孟理事长和研究会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配合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更好的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开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局面。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测评中心主任刘三军

(团体标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


去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团体标准的起草制订工作,作为我国唯一的企业文化测评专业研究机构,测评中心按照会领导要求,承担了这个团标的领衔起草任务。团标经过了十几轮的修订,三番五次征求参与企业、专家委员会和标委会的意见,孟凡驰理事长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讨团标审定,到今年五月初,大体框架和内容已经基本确定下来,进入最后的报批程序。应该说,这次团标起草工作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我也从中看到了不同的专家、企业领导、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等各种视角下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认知的巨大差异,也让我对许多具体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大的收获。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又应该如何应用,本文就此做一个浅显的分析,供读者朋友们思考。

 

一、标准化的条件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标准化吗,还是非标化的呢?这个话题一直缺乏统一的共识。支持标准化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流程以及标准,可以通过标准化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化、专业化,促进其整体性提升。如此一来,很多新的企业和新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就能以标准为依据,系统性地构建和管理企业文化。


反对的一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建设的,关键是合适、特色和个性,一旦用条条框框把它规范起来,就可能成为程序化、形式化的东西,而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自主性灵活性受到干扰,进而可能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两个方面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不过,标准化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独有议题,管理、技术、产品等许多领域都在做标准化,标准化的条件是什么呢?实际上,如同其他领域的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要进入标准化阶段,至少应有如下几个条件:一是基本理论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共识;二是有效的实践做法具有一定的共性且具备普遍适用性;三是遵照这些共识和做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效率。


我国导入企业文化理论、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将近 40 年,从概念的理解、逻辑的认识到实践探索、总结、改进创新再到规律的总结和提升,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经过了几轮更新,因而,不仅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共同认知和共同经验,而且通过长期的交流也使得这些认识和实践得以学习、推广和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完全具备了,而且必须尽快形成企业界、学界和研究领域较为共识的标准,固化过去的先进经验,也为未来的企业文化发展提供指引。


此外,团标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不是一个要求每个企业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而是为广大企业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式或框架,企业可以完全照此执行,也可以参考一部分,还可以以此为蓝本,制订企业集团自身的标准。这样就给企业自主性开展特色化、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二、标准化的意义


作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制订发布的首个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开创了研究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的先河,也意味着研究会将与广大企业一道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新阶段。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是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的一次深刻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势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模块进行规范,就需要深刻总结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经验,使之作为标准宣传推广到全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中铁股份、开滦集团等 20 多家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参与了标准的起草,并且研究会尽最大可能扩大征求各类型各行业企业意见范围,而在广大企业提出建议、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入思考和提炼总结。也即,本次的团标起草基本上站在了全国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共性经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四十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是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一系列共识研讨。《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团标的起草,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重新思考和规范定义企业文化的基本术语,重新梳理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逻辑,因此,研究会不仅征求了本会专家委员会意见,还听取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各方面的专家意见,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等术语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并最终形成共识。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必将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新一轮系统性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作为一个综合性评价标准,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效果的详细指标,为全国企业加强改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清晰的指南,随着团标的普及,必将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新一轮系统性提升,从整体上促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此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考量


首先,作为研究会发布的首个团标,我感觉起草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奉行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使命和宗旨,“努力团结所有致力于企业文化事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引领中国企业文化科学发展”“方向正确、学术领先、行为规范”。在长达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经过了十几轮的修订,上百名理论研究专家、企业领导、实战专家以及研究会领导干部研究、琢磨、修订,很好诠释了上述理念,也彰显了“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工作作风,所以团标的制定和发布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者的一部分代表的共同智慧的结晶,过程严肃、成果斐然。


其次,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框架性参考依据和借鉴。在定性评价一章中,标准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要素应包括:组织与领导、体系构建、实施运行、宣贯传播,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将企业文化融入队伍建设、融入发展战略、融入生产经营管理、融入基层管理、融入集团管控、融入企业兼并重组和国际化经营实践等七个方面。上述内容基本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工作模块,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P-D/S-C-A”(计划-执行/支持-检查-改进)闭环,同时对企业文化如何融入企业工作的七大方面并且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价值支撑和精神驱动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三,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成效要求,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从“做了”到“做好”。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任务仿佛该做的做了,热热闹闹,反响不错,但做完了又归于平静,进入企业文化部门“自娱自乐”的状态,从来没有认真评估过,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哪些方面还不足,既缺乏系统性目标,也没有量化参考。于是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往往都觉得企业文化没啥用,还不如搞搞团建活动实在。这次团标就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要出实效,在企业凝聚力、市场竞争力、管理控制力、品牌影响力等四大方面,在公正性、粘合性、进取性、战略性、竞争性等 12 个具体维度的近 60 个量表指标上的表现状况。每个指标的分值都通过匿名员工问卷评判,员工们对相关问题进行打分,10 分制,10 分最满意,0 分最不满意,6 分及格,通过计算平均分检视企业文化在这一点上的践行情况。比如有的企业讲以客户为中心,那其中有一题考察企业的业务流程对客户的便捷性,如果平均分是 8 分到 10 分,那就是这个价值观在这一点上表现很好,如果得分是 6 分就证明这点上可能存在很大问题,员工“评委”们都认为不合格了。如此累计,所有指标下来均值达到了 90(百分制)那就很了不起,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很好地反映了企业文化的要求;但如果才 60 多分(百分制),那企业文化落地的程度就很不够了,具体哪些不够,还可以通过绘制表格、图表来分析观察,找出薄弱环节,找出来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提升的措施。这样企业文化就实了,这样的评价对于营销、生产、研发等具体条块的工作就有了很实在的帮助,也就受欢迎了。


四、积极勇敢地应用好团标成果


有的企业可能会担心,用这个团标评价企业文化建设,会不会掀开很多问题的盖子,会不会搞成潘多拉盒子?根据研究会近些年活动上企业的表现以及我们调研企业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认真建设了企业文化的企业按照这个初始标准去测试都应分数不错(预估 80%以上),其反馈的结果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企业应有充足的文化自信,积极勇敢地去应用这个团标成果,让企业文化与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紧密融合,让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成果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企业文化扎实落地生根,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实实在在地产生应有的效力和效果。当然,如果企业自己不好搞,也可以通过与测评中心的合作帮助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评价机制。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