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60载北重 创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今年,北重集团将迎来它的60周年华诞。北重集团将再一次明确以“三讲三出”为价值追求的企业文化体系,这标志着北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由此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眸历史,北重人秉承“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的企业宗旨,坚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勇挑为保家卫国提供优良武器装备的重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同时也铸就了北重集团厚重的以“和”为基石接力文化。


       



60载发展历史 厚重文化积淀   


      辉煌60年,源远流长的北重文化生生不息;追逐梦想,武器报国的思想情怀绵绵不绝。在北重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北重集团和谐发展,接力奋进的文化基因。一件件经典事例,一个个优秀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的西部,苍茫荒原,风沙磨砺。共和国“一五”期间156个项目之一的高射炮厂开始勘察、选址、建设,肩负历史重任的“亚洲第一兵工厂”由此诞生。公司从建厂那天起,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强军报国的历史使命。以中国“当代保尔”吴运铎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们以“日战太阳夜战星,任务不完不收兵”、“钢铁生产不少一斤一两,军品试制不拖一分一秒”的实际行动,提前四个月完成了共和国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的试制任务,提前一年赶制出32门100毫米高射炮。从此,“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誓言便在中国的北疆扎根、繁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此后,历经国庆10周年、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北重集团生产的武器装备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族人民的检阅,壮了国威军威。

      改革开放以来,历尽沧桑的北重集团迎来了新生。从此,北重人紧跟兵器行业的发展进步,发扬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在追求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踏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一个共和国的骄子,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活,创新意识不强,没有抓住发展机遇,落后了。就是这样1998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低谷。两万多名职工的企业,全年销售收入不足3亿元,当年亏损2亿多,职工工资7个月不能正常发放。“干活没料,工资没号”成了最典型的写照。1998年底,新一届班子走马上任,经过对企业历史、现状的认真分析,一致认为要实现企业的扭亏脱困,必须对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结构、管理模式、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靠创新唤起全体职工对企业的信心,靠创新寻找企业的发展和出路,靠创新实现企业的扭亏脱困。北重集团先后培育了“450轧机”精神、“天安门护栏”精神、“0910工程”精神和“360工程”精神,这些不同时期培育的文化,推树的典型,进一步丰富了以“和”为基石的接力文化。

      从1999年的“维护稳定,强化中心,发展经济,保障生活”,到2003年的“维护稳定,强化中心,加快发展,实现富裕”;从2007年的“提升发展能力,打造百亿集团”,到2010年的“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新北重”,随着企业目标的不断变化,北重集团已由经营规模不足三个亿,2013年成功跨上100.3亿元发展平台。“十二五”期间,企业又在实践着“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新北重,打造兵器一流武器装备集团和国家特种材料、重型装备重要产业集团”的奋斗目标。

改革深入推进  取得丰硕成果   

      2004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统一部署,北重集团进行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改造,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党委会,构建了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营层执行、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一个领导团队、四个工作系统、发挥四种职能”的领导体制。

      面对新形势,北重集团领导层审时度势,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将北重集团的发展定位在“建设兵器一流武器装备集团和国家特种材料、重型装备重要产业集团”的目标高度, 2006年4月,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的四个专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对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切割。形成了决策层与经营层之间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

      2009年7月,公司引进6家战略投资者,完成了整体股份制改造。自此,北重集团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北重集团的文化建设也被赋予崭新的内容,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北重集团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文化支撑,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探索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在生产、管理、科技、人才、环境、民生等方面实现全面进步,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理念,使北重集团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段时期里,“管理集团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发展规模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北重的探索和实践,是立足特殊企业、特殊管理的本质要求提出来的具有北重特色的管理模式。它既适应了市场经济和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也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更是北重基于时代和未来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根据兵器集团和董事会的要求,按照“重点抓规模、突出抓效益、着力抓成本”的原则,把各生产和辅助单位划分为“规模效益型、成本控制型、效益优先型、保障创收型”四大类,再根据各分、子公司生产能力大小,确定销售、利润、两金占用、EVA改善度等指标,并与各经营单位签订经营业绩合同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经营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按照“有预算执行,无预算不执行”的原则,建立了预算指标控制与业务管理有序衔接、效能检查督促落实的系统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资金和物资采购两项集中管理。对有经济收支的单位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分类调控;引入外部市场机制,理顺内部结算关系,健全内部市场,向内部市场要效益;启动管理信息化工程。引入ERP管理系统,为公司产、供、销,人、财、物的流程优化,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有效集成,固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全面引入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以班组为平台,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以持续降本增效为目标,立足岗位,面向全员,实现了各项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精细化,实现了各项基础管理的持续改善、持续提高。实践证明,“管理集团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北重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成为北重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北重集团将科技创新摆在了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以服务生产一线为目标,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五年来,北重集团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公司与清华大学产学研相联合开发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是国内首台首套、世界最大的垂直挤压机。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和异型材料的“极端制造”领域,使中国高压厚壁耐高温钢管一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公司核心能力的特种钢冶炼技术,成就了公司国家特种材料生产供应基地的地位。公司研制生产的高强韧、大截面热锻模具钢,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生产的P91、P92高压锅炉厚壁无缝钢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超高压钢管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跻身于世界5个能生产此类产品的国家之一。生产的离心铸造球墨铸铁管管模,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北重集团以人才队伍创新为保障,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生产提供人力支持。通过推进人才工程,畅通三支人才队伍成长的通道。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实现了“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科技人员实行长师分设、评聘分开、项目负责制,将能力、业绩与收入待遇挂钩,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对技能人员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成员单位级技能骨干-成员单位级关键技能带头人-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兵器工业集团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的五级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序列,并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的发展通道之间,有区别有交叉。公司上下形成了争上游,创佳绩,各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氛围。北重集团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首席技师、2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和95名各层级技能带头人,壮大了技能带头人队伍。2010年,以雷丙旺为首的360工程团队,荣获兵器工业集团民品唯一的重大科技创新奖;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北重集团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动力,五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北重集团荣获了国家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体,总装备部、工业信息化部联合颁发的“067工程”先进单位,兵器工业集团高新工程二期建设重大贡献奖,北京军区“参加数字化装备综合演练技术保障突出贡献奖”,“全区五一劳动奖状”,全区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竞争力30强单位等荣誉。

 科学顶层设计 深度总结提炼   

      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成果,需要新的总结、新的提炼、新的概括,形成新的文化理论,再去指导新的实践。经过60载历练和传承的北重集团,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北重集团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整合传统文化精华,努力构建具有北重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011年以来,以李建平同志为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和”为基石的接力文化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北重集团科学发展的全局,提出了“三讲、三出”的企业价值追求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赋予了以“和”为基石的接力文化关于“和”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关于加强新时期北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北重集团董事长李建平有过一段深刻阐述。他说,从北重集团历史角度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传承,如何发扬,如何将改革、发展中的创新元素融入到北重集团文化体系之中,不断提升文化管理水平,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更高层次上将北重的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要在落实“三讲三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三讲三出”在企业的实践、推进“三位一体”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文化的实施与经济运行相结合、推动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等方面用功着力。

      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就有了清晰的实践路径,有了明确的文化定位,就有了扎实的发展根基。2012年以来,北重集团开始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整合北重集团60年历史文化。

      总结提炼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多次征文、上上下下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三讲三出”为定位的企业价值追求逐渐被确定下来。这是北重人对北重历史传统文化的准确概括,其中最主要的原  因是“讲能力、讲水平、讲效率、出效益、出人才、出经验”的文化的基因已经深深地熔铸在北重人的心中。     

      “讲能力、讲水平、讲效率”是现代企业管理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北重人做人和做事的一贯标准,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工厂在1959年建厂初期水压机大会战中,四、五、六三个月内完成安装3台水压机,创造出了被后人传诵的“四、五、六锤锤响”的创业精神。在1959年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平炉十一出钢大会战”中,创业者们顽强拼搏,提前15天炼出了第一炉钢,会战取得了胜利。这些创业者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给北重人留下了凡事讲能力,比能力;讲水平,比水平;讲效率,比效率的优良传统。“出效益 、出人才、出经验”集中体现了60载北重凡事要求高效益,孕育成就人才,在总结经验中前行的发展历程,是北重集团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历代北重人凭本事干事,凭绩效立业的道德特质和价值取向,是北重集团以“和”文化为基石接力文化的有效实践路径。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成员单位,北重集团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规范集团文化的前提下,遵循兵器文化要素,传承兵器文化基因,努力建设科学性、传承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北重文化体系。企业在坚持“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企业使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企业价值观;“唯实、创新、开放”的企业精神 的前提下,在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上,结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企业愿景,明确了北重集团“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新北重,打造兵器一流武器装备集团和国家特种材料、重型装备重要产业基地”的“十二五”愿景目标,提出了以“和”为基石接力文化的特色文化核心和“三讲三出”的企业价值追求等,新的北重集团企业文化体系逐渐形成。       

强化宣贯传播 促进理念落地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实践,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总结,企业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提升。北重集团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也是打造百年基业不朽的灵魂和根基。在60年的发展中,北重集团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撷取东西文化之精华,传承60年历史之积淀,汲取兵器文化之精髓,融汇军工企业之神韵,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完善,至今已形成了北重集团独特的文化品格。   

      通过对文化历史传统进行科学梳理,北重文化有了更准确的表述,更加明确了北重的文化管理战略,使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今天的北重集团,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在整合完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的同时,努力推进企业文化新的实践活动,规范了北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宣贯活动,推动企业文化的全面落地。北重集团,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推动北重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促进管理,用文化规范行为,用文化打造品牌,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的创新实践活动。

      60年,是北重集团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崭新的起跑线。回望过去,历尽沧桑、成就辉煌的北重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北重人信心百倍。“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新北重,打造兵器一流武器装备集团和国家特种材料、重型装备重要产业基地”,这是北重人跨越世纪的梦想,是凝聚共识、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今天的北重人,在“三讲三出”企业价值追求的引领下,将不懈追求,开拓创新,为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再做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