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文化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深化企业文化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座谈会纪要

    2005年1月21日上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学术委员座谈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大中同志主持会议,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同志汇报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2005年工作和2006年的工作思路。部分学术委员出席会议并围绕“深化企业文化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主题作了研讨发言。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创新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企业文化社团组织,自1988年成立以来,遵照“方向正确,学术领先,行为规范”的办会宗旨,为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新形势,如何引导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这是很有针对性的重大课题,也是企业文化如何进一步创新的问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面对中央所关注的大政方针,又要植根于企业,使企业文化成为上下沟通,促进文化力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企业文化,一方面本身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另一面,又必须为企业创新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因此,深化企业文化研究有着深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贾春峰教授指出:企业文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在今天,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应强调它的创新性。因为,市场竞争的形态在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企业组织制度在不断创新,所谓“企业再造”在不停发展,企业的运作形式也在发展变化。企业文化研究应当立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变化;而企业本身运作的发展变化又必然要求在企业文化上得到反映。这才能倾听实践的呼声,才是科学的认识论。2005年12月,为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发展,海尔集团更改了企业精神与工作作风。新的海尔企业精神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新的工作作风为“人单合一,速决速胜”,张瑞敏决定这样做,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因为企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战略、运作模式变了,企业文化也就要随之而实行创新。一味强调什么“形成体系”,强调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不适时进行创新,那恐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符合辩证的发展观。 
    二、坚持以马列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张大中同志强调指出,马列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是吸收借鉴其他学科最先进的成果,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发展中要坚持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指导下,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大的包容性,吸收人类有关经济、管理、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沈恒泽副理事长指出,企业文化研究应当往哪儿深化?1991年,韩天石同志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大中同志也写了这方面的文章。这就是我们深化企业文化研究,建设企业文化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深化企业文化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并对此做出科学的理论答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也是我们具体落实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我们应当为此而不懈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罗国杰教授指出,我们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要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还在探索、建设之中,能否抽象和概括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中国和对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张德教授指出,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震惊了世界,并且还在持续不断的上升。现在西方人也在思考: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有哪些企业管理的诀窍?前年,在全国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上,有一个美国的学者讲了一段很好的话:“现在到了全世界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时候了。改革开放初,中国企业学习西方的管理。可是,现在徒弟超过了师傅,秘密在哪里?这可能是与文化有关。”中国同西方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化,西方国家也在思考:为什么在中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在管理上经常碰壁?跨文化管理,在西方也是比较热的。实践证明,管理美国人和管理中国人很不一样,美国到中国来办公司,失败的较多,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中国人,管理方法从美国照搬过来不行。他们也找一些美国教授到中国来了解中国的企业管理,学成后回去教美国的企业家。海尔在美国也碰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这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中国特色的管理,这肯定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和我们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有关,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成果是很有意义的。一些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最能代表中国特色了,各有各的经验,我们应帮助他们总结出来,指导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李燕杰教授指出,当前形势很好,大家已普遍认识到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只讲洋的不行,只讲古的不行,只讲个别企业的经验也不行,要具有全面性、超前性、先导性才行。司马云杰研究员指出,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可变的、不变的东西。比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这些都是可变的。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永恒的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伦理道德精神的建立与发展,是不能离开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愈是立于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愈是贯通自己的文化精神,也就愈是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愈能持久。马仲良教授指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应成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创新的先锋。张大中等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提出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文化自觉、文化沟通,这些观点的提出都反映了我们研究会在理论创新中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二十一世纪初,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建立创新型国家。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也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应在新、深、实上下功夫 
    潘承烈同志指出,要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把国家的方针大计联系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切入点,必须从企业实践中去总结、提炼,从中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企业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创建和应用。企业文化只有深深扎根在我国广大企业实践的土壤中,才能持续提高,也才能有生命力。贾春峰教授指出,企业文化的定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文化。但从我们研究的角度来说,从企业的发展要求来说,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能搞得太狭窄,应当深化、应当拓展、应当延伸。比如,品牌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学习型文化、环境文化等等。有些是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但过去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深入研究,应加以强调。王成荣教授指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要做到学术领先,应该加强和国际企业文化理论界和管理学界建立和保持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以确保前沿性。张德教授指出,加强企业文化研究,要突出“新”字,通过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念,与众不同的观念,总结新的管理模式。我们总结的经验要把它的全过程写出来,包括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阻力、动力、冲突与融合,观念变革的艰难与痛苦,其中隐藏的规律与经验。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一好百好,企业的效益好,企业文化就必然好。其实,效益好的企业,企业文化不一定都好,效益不好的,企业文化就不一定不好,当然,效益连年不好的另当别论。暂时不好,不等于文化不好,企业效益是有起伏的,其中影响因素很多。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能不能提出新的观念,新的模式,新的经验非常重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要强调“深”字,要深入下去。我们过去搞了许多研究,多半是缺乏深度的研究,偏于表面的研究。现在的文章多半都是某个企业搞的好,效益好,再了解文化是怎么搞的,这两个加起来,这个企业就是先进单位。其实许多内在的东西并没有挖掘出来,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就目前而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搞企业文化都是一个观念变革的过程,用一些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伴随着体制的转换,管理的升级,利益的调整。机制本身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利益相关者能不能接受,领导人变革的决心大不大,领导接受了以后怎么让下面的人接受,是不是变成了大家的实际行动,变成了大家共同的信仰?这是企业文化能否搞好的关键;加强企业文化研究要落在“实”上,实事求是的“实”字。搞实一点,不要浮躁,不搞炒做,不搞包装。有些企业,搞文化的目的就是图政绩,根本不在乎工作做得怎么样。企业文化咨询,不只是一个文化诊断,更是一个企业管理诊断的过程。应该刹住企业文化咨询和评奖中的浮夸风,搞文化就要真搞、实搞,切切事实地改变企业的面貌。王锐生教授指出,目前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过多地偏重在理论观念上的务虚,由于这种“务虚”缺乏实际的丰富经验作为基础,所以概括出来的东西容易大同小异。在理论层面对企业文化做深层次的研究,当然要有“虚”的东西,但是我们大量的工作还应当是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的经验,从中概括出一些对推进中国的企业文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潘承烈教授指出,中央强调自主创新,就是为企业考虑的,是适逢其时,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更要重视其实际效果。
    四、企业文化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会上,学术委员们结合当前企业实际,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系统的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美国、日本都总结了企业文化特征,有必要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二十来年中国企业文化实践经验,弄清楚那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完善或不可取的;哪些是各国企业文化所共有的,哪些是我国所特有的。既总结面上的经验,又总结典型的经验,点面结合,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是通过中美之间、中日之间、美日之间的企业文化比较,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从比较中学习,从比较中吸收、借鉴,从比较中不断实践, 从中提炼凸显出我们中国自己的鲜明特色,不断实践,不断积累,逐步完善。 
    2、要继续大胆地学习吸收外国的好经验。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还必须把对西方企业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西方的文化基本上是排斥的,西方所有的东西都不愿意借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西方的文化采取开放的态度,注意吸取西方先进文化的有利成果。西方的文化有些确实比较先进,但是有些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不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的企业文化,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对西方的企业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并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形式。 
    3、要从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优秀文化,其中包括“五四”以来革命和建设的优良文化传统。这是一个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巨大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国人民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世界各国各民族谁也比不了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下功夫开发这个思想宝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去粗取精,筛选、吸取它的精华,总结出有利于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文化因素,把优秀的文化资源继承下来。为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服务。多少年来,很多外国人非常重视研究我们中国人民的这一文化遗产,用之于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实效,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1、自主创新的文化支撑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动力?自主创新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学习型企业与创新型文化怎样衔接。
    2、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企业文化起什么作用?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和诚信等问题。诚信的问题更严重一点,构建和谐社会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3、在企业中怎样建设先进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规律和方法?怎样使企业领导的思想变成员工的思想,更好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研究企业文化的结构模型,测量模型,文化能不能测量?怎么测量?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这个绩效里面企业文化有多大贡献率?怎么分离出来? 
    5、国有企业处在转轨变型的文化更新阶段(包括企业重组、兼并、并购、结盟等不同类型),怎样做好国有企业的文化整合、文化融合、文化沟通?
    6、加强对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研究。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怎样搞好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例如,广东的老板到东北怎样管理那里的工人? 
    7、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缺少企业文化指导,怎样引导民营企业、非公经济企业自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跟文化建设要相伴而生,目前对民营企业如何搞好“传承接班”、“传宗接代”保持基业常青,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8、在服务文化研究方面,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已经开了头,还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文化建设,城市越来越重视服务功能的开发,这是一大进步,应当创建中国的服务经济学与服务文化学。 
    9、加强品牌战略与品牌文化的研究。从企业实践来说,无品牌战略肯定是失败的战略。不搞自主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靠贴牌生产是缺乏生命力的。 
    10、深入营销文化研究。经营、营销、销售这三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过去企业讲生产第一线,现在讲营销第一线。营销文化的内涵与定位到底是怎样的?讨论和研究问题不能笼统化、不能空泛论述,而是要细化,要具体剖析。 
    11、加强学习型文化与创新文化的研究。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与竞争力,这三力需要一起加以具体研究,而不只是简单的套用国外的 “五项修炼”。 
    12、结合企业面临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环境文化、资源文化、节能文化、安全文化等问题的研究。 
    13、要加强企业美学与企业美的研究,目前美的竞争力越来越突出了,我们今天讲的企业美学,同过去西方学者研究的技术美学是有联系,但是有重要区别的,并不是一个概念。美学应当走向企业,走向市场经济,这是企业竞争的呼唤。 
    14、加强对有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20个关系的研究:(1)企业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关系问题;(2)企业文化的管理学属性和市场学属性的关系问题;(3)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问题; (4)企业文化与管理执行力的关系问题(解决文化理念落地问题);(5)知识所有者文化与资本所有者文化的关系问题;(6)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问题;(7)母子公司文化关系问题;(8)企业文化转型与体制转型的关系问题;(9)企业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关系问题;(10)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11)企业文化的底线和高境界的关系问题;(12)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13)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要研究企业文化投入产出由模糊化转化为清晰化的方法,使企业文化对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贡献率可以考量;(14)公共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问题;(15)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关系问题;(16)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建设的关系问题;(17)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系问题;(18)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问题;(19)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20)企业文化自我评价与市场评价的关系问题等。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信息中心
                                                                    2005.02.23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