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的讲话
孟 凡 驰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我想就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企业社会责任三个命题谈些体会和观点。
    关于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在前段时间我到企业去,有的企业同志跟我讲,前三年或五六年让我们讲建设质量文化,最近两三年又要提倡创新文化,去年到现在又变了,叫做和谐文化,是不是搞和谐文化就不搞创新文化了?搞创新文化的时候对质量文化就不太重视,现在的热点又变成搞和谐文化了。那么是搞企业文化,还是搞质量文化?还是搞现在的和谐文化呢?似乎有些糊涂。这几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简单而言,就总体框架来说,企业文化属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范畴,它的定义或基本概念是: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现代经营管理之中,以提高员工的人文修养和自我管理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核心理念做为基本手段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就总体框架来说,它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管理,就在于企业文化像一个纽带,像一个粘合剂一样,能够天然地把企业的两个文明结合在一起,不留任何痕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钢材人才,经济利益社会效益,长远利益近期利益,思想工作经营工作,能够统一为一体,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的建设、提炼、设计等等都不是目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三个目的、一个境界。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人文修养,这种人文修养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文化内涵。第二个目的是改变管理,要创新管理理论,更新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第三个目的就是企业在现代化经营过程中,从文化的自发提升到自觉,实现全员文化自觉,达到整体文化无意识。各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文化,企业一旦产生,它的文化形态就会不断的衍生出来,只不过是形态不一样而已。要从自发的文化到自觉的文化,最后实现文化养成,职工不用讲文化,但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文化型的,这就到了文化无意识的层次,这是第三个目的。最后达到的是文化型管理的境界。文化型管理不是单纯的物质引导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管理,不是单纯制度型的管理,也不是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它是一种用文化启发人的内在自觉,通过管人来管物,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变整体的文化氛围来改变整体的企业管理面貌,跟传统的管理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总体上是引领21世纪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这是一个大的框架。
    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主流文化,和谐文化和安全文化等等,都是亚文化,是企业主文化的分支,是主和亚的关系。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设计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都要从企业战略出发,从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产品结构特征出发,从企业员工素质状况出发,从企业所处的人文环境、历史沿革出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本质性内容,是一以贯之的常量,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我们企业文化始终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做的,无论你的企业文化设置八个方面还是九个方面等等,都超不出这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主文化还有些分支,这些分支成为亚文化,亚文化是一个变量,是分阶段、有重点的建设内容。按照专业领域分,可以分为质量文化、技术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战略文化、班组文化等。亚文化按照个性化分,有和谐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精细文化等等。这两种分法,都是企业总体(主文化)文化下的专题分支(亚文化)。我们把它分清的目的:第一,主文化要体系健全,主线清晰,持久贯彻,全面实施,着眼战略,不要以亚文化代替主文化的建设,而且不能伤及主文化灵魂的延续。比如说同仁堂,同仁堂也照样建设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还有和谐文化等。但是,同仁堂一以贯之的本质文化始终没有变异,任何时期丰富起来的新文化并没有冲击主文化的灵魂和线索,也没有阻止住主文化线索的延续。比如说,同仁堂文化哲学是“同修仁德,养生济世”,就始终没有变过;“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企业的伦理道德主线,300年没变过;“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种产品价值观就是它的质量文化,也没有变过;其工艺讲究“炮制随繁,必不敢省人工”;它的零售价值观叫做“童叟无欺,一视同仁”,这些内容同仁堂几百年一以贯之。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它的文化都要不断的重塑、丰富、完善。但是,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践证明是反映灵魂体系、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不管经过怎样的社会变迁,都不要影响主灵魂的延续。
    文化不能泛化。现在社会上觉得文化能够体现人的品味,所以出现了一些泛化现象,穿衣有服饰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建筑有建筑文化,北京紫竹院还有个竹子文化,前几年还讨论过厕所文化。老百姓就说,到底什么是文化呢?就看不清它的内容了,所以文化在企业中不能泛化。
    亚文化是对主文化的一种实践和丰富,不能以阶段性的亚文化突出地位而迷失主文化的方向,主文化是着眼于战略制定出来的,不能对主文化的内容发生动摇。各个时期的重点不同,但是文化的主线和灵魂不能摇摆不定、朝令夕改,如果三天两头改主灵魂,说明你没灵魂,职工会无所措手足。所以企业文化每一次的重塑、丰富过程,都要对本质灵魂的东西审慎对待。
    关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我的看法,主要是对外、对内两大方面。对外,要建立五种和谐关系:第一,建立一种共同繁荣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括除本身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社会成员,还有政府。第二,建立诚信相待的客户关系,我们国家的诚信理论可谓源远流长,可是现在我们把诚信丢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这种诚信相待的客户关系。第三,建立竞合共赢的对手关系。竞合共赢,又竞争又合作达到共赢,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概念。现在的互相竞争不是致对手于死地的竞争,而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实现共赢,这是和对手的关系。第四,建立厚生利用的自然关系,要讲环保,讲可持续发展,讲节约能源,厚生利用的自然关系。第五,建立文化相融的联盟关系,跟合作者、普通供应商都要建立这种文化相融的联盟关系。在组织合作、共同经营过程中,文化不相融、文化障碍不消除,企业就没法共赢取利。
    对内要讲四句话:第一句话,一个鲜明主题,就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讲和谐,什么最重要呢?我认为头等重要的就是劳动关系的和谐,其他的都是派生物。第二句话,一个理论依据,就是以人为本。第三句话,一个核心话语,——公正,不公正肯定就和谐不了。公正不是平均主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保证一定程度的公正,企业才能有效益。有的企业家就曾讲过,说他年薪二百万,工人一个月工资就是七百,甚至有的企业就利用三百块钱试验期,试验期一过把你轰走再弄批新的来,老使用低价劳动力。第四句话,建设两个共同体,第一个共同体叫平等尊重的精神共同体,即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团队精神、价值观和道德伦理。有一些企业,它的工资不低、奖金不低、住房还挺宽裕,生活比较安逸,可员工精气神就是提不起来。什么原因呢?就是失去了精神的作用,失去了文化的引领。人是文化产物,文化是人类独有的财富,人有人生价值的追问,有生命哲学的思考,或深或浅他都有,如果放弃了这种人的文化品性,只单纯注重员工的物理特征,注重员工的生物特征,如果企业领导这么想就错了。人有文化品性和文化自觉的一面,如果这方面没有了,脑袋是空的,物质财富再丰富他也会感到没有情趣,生活不充实。过去,我们经常把员工局限在物质利益共同体上,说企业有了,你也有了,企业困难了你也困难了,总从物质着眼没从精神着眼,尽管企业发展了、丰富了,物质发达了,但他也还是提不起精神来。所以,应该建立平等尊重的精神利益共同体。在这方面要注意防止文化的隔膜和情感的冷漠,有的企业对员工尊严不尊重甚至严重践踏,对基层职工要求冷漠,这种精神上的情感冷漠和文化隔膜,是因为精神利益共同体没建好。
    第二,建设共创共享的物质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建立一种分享机制,防止精英利益联盟对弱势利益者群体的挤压和掠夺。何谓精英利益联盟?现在有的企业从高层班子到中层班子,工资都相当高,结成一个个群体,共同对付职工。职工在这个强大的精英利益群体面前,喊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有办法只能忍受。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要提倡建立一种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寻求企业内部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点。企业家付出了智慧成本,机会成本、责任重大,这是谁都承认的,你的工资挣的高,在现代社会也是应该的,国家现在并不是让你缩小差距,也不是降低水平,而是别再扩大。我们承认差距,但这个差距到底以多大的度为宜?员工为什么不服气?西方社会对这个高差距容忍度比较大,因为西方社会私营企业多,企业盈亏他都要负责,盈了是他多赚钱,亏了第一个跳楼的也是他。我们国家的企业好多是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职工怎么会服气?国有资产的属性是属于国家,国有企业肩负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如果我们的企业搞的不好、亏损了,你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都要考虑一个问题,工资差距、收入差距怎样把握,利益平衡点到底在那里。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个基本的命题。在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多企业理解并不一样,而且有的是模模糊糊,虽然好多企业出台了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甚至还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领袖人物等等,但这些并没有取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还不是特别明朗。企业社会责任简称为CSR,是西方社会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学问,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区别于商业责任,这是它的关键点。它指的是除了对股东负责创造财富之外,企业还应该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内容是: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利益、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做到这六个方面就算尽到社会责任了。他们这个定义和概念有些模糊。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从本质意义上讲,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商业责任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它就是经济动物。企业组织创造财富的目的是奉献社会,本身它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用财富奉献社会,如同教育以培养学生奉献社会,军队以培养保卫社会一样,是天职所在。中国古代关于企业组织、商业组织的概念历来从内涵到形式都非常丰富,揭示的也非常鲜明。比如拿文字来说,中国古代的工厂,在写法上先是一横一瞥,下面有一个高尚的“尚”,有一个文化的“文”。尚文为厂,崇尚文化那才是真正的工厂,你不崇尚文化怎么能叫工厂呢?它包含着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内,现在把它简化了,不尚文了。再比如经济这个概念,全世界对经济有这样或那样的定义,中国古人对经济两句话:经即经世致用,济即道济天下,经事致用道济天下为经济,它本身就包含着社会责任,本身就说明了经济工作者远大的目标和比较深刻的社会价值。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它的商业道德、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说上述那个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说得比较模糊。
    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公司,如民生公司、荣氏父子等,这些企业提出的口号叫“实业救国”,明确标明办企业目的是为了报效国家救助祖国,这也是将商业责任社会责任统一为一体的。可以说,在企业家的政治责任这一点上,我国的文化是很丰富的,就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分不开的。那么,为什么近期兴起了社会责任热呢,我想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意识下降;二是人们普遍思考企业存在着多元化价值,由这两个问题才引起了对社会责任的讨论。
    那么,对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做?我认为,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要分层次,第一个叫职能性责任,要尽的职能性责任就是由身份、角色决定的责任。学校以培养学生奉献服务社会,军队以武装保卫国家奉献社会,企业就应该以创造利润提供价值提供就业岗位服务社会,你不赚钱国家实力怎么增强,靠什么?企业创造产值发展企业上缴利润奉献国家这是第一责任。这个责任的本质是企业的终极价值,企业到底为什么存在,要创造利润,创造物质财富,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服务,同时也要生产人才,也要创造精神财富,这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不能质疑的。第二责任是法律性责任,遵守国内外法律,依照游戏规则,不能违规经营,第二责任本质上是发展路径。比如环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赚取经济效益,你就尽了社会责任。还有职工的利益,职工在给你企业做工作,你就应该按照他的劳动贡献率来给他报酬,就应该遵守国家劳法规定的用工制度,保证职工的正当利益和就业权力,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职业环境。环保问题,保护职工利益问题,我认为都是企业经营分内之事,是法律规定范围之内,是你应该做的,不是对社会对职工额外的恩赐,不是附加的社会责任。第三个责任就是文化性责任。文化性责任实际是企业对社会签订的一种文化契约,文化性责任包括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奉献他人等等,这些东西不是道德契约。文化契约,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笼统讲的所谓社会责任,实际指的是这种人文关怀,即第三责任。一个企业完成基本职能,保证企业在法律和游戏规则下健康发展,这是第一要务。企业如果经营不力,自顾不暇,怎么能更多的奉献社会?第一要健康发展,有条件再尽第三责任,不要超越自己能力勉为其难地去尽第三责任。我认为必须讲层次,分步骤,先后要有序,绝对不能颠倒顺序,颠倒了,就会倒退到计划经济社会让企业承担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能的局面去。因此,我的结论是尽第一责任要发展经济要坚定不移,第二责任执行法律要不折不扣,第三责任无私奉献要量力而行,不能勉为其难。
    我们的国有企业,应该多尽社会责任,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栋梁,政治责任要负,经济责任要负,慈善事业多做点也是职责所系。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应该高扬以人为本旗帜,在我们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这个宏观目标。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