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历史 传承的文化 创新的发展

悠久的历史 传承的文化 创新的发展

——记同仁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基本情况

同仁堂创始于1669年,在经历了前店后场、供奉御药、四房共管和公私合营之后,成为国有企业。1992年成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后改制为国有独资的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进行股改,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0年“分拆”成立北京同仁堂科 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在香港上市。其后实施了“1032”工程,并于2012年进一步深化为“六大二级集团、三个院和两个储备公司”架构,实现了 现代制药、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并进。2013年5月,北京同仁堂(香港)国药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在经济指标向好的同时,同仁堂坚守“既是经济实体,又是 文化载体”的功能定位,进一步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品牌文化。2006年成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同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2010年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亚太卫视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北京同仁堂 传媒(香港)有限公司,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做法与经验

自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领导紧紧抓住同仁堂文化这一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载体,通过传承“诚信”、“药德”,创新“同仁堂传统文化”体系,维护、提升、发展“同仁堂品牌”,紧紧将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在开创同仁堂事业新局面、服务京津冀发展新格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的各项重大工作之中,摸索出了具有同仁堂特色、较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形成了部分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同仁堂图片2.jpg



   (一)笃信而重诺,尊古以袭承

1、谋方略,制规划,顶层设计文化传承

1992年底,由市委宣传部和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对同仁堂文化进行了调研,发表了调研报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标志着同仁堂企业文化建设由自发阶段走进自为阶段。

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北京同仁堂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对同仁堂文化各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整理和提升,形成了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文化战略体系。

2012年,集团公司成立文化与教育管理委员会, 作为集团党委、董事会领导下的文化与教育工作的决策机构。制定了文化与教育委员会“十二五”子规划,提出并阐释了“十二五”期间同仁堂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要务。并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工作制度。

此外,集团还成立了文化传承中心、首席技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全系统非遗工作、师带徒工作和首席技师管理传承工作。

    2、传技艺,理文脉,老字号文化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组织专门力量,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成为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2014年,同仁堂中 医药文化(中药材传统炮制技艺)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团公司坚持将“理文脉,传技艺,深挖 掘”相融合,全方位传承文化技艺体系。1456454124452892.jpg

理文脉,即是从历史文化挖掘上入手,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同仁堂非遗文化资源普查,编写同仁堂堂史,《同仁堂大师医案(处方手迹)》等;在史料中进一步挖掘和 保护制药技艺,对《同仁堂传统配本》和《同仁堂药目》进行整理和研究,对传统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制药技艺进行总结和归纳。

传技艺,即是从制药工艺、技术上入手,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和提高上下功夫。集团公司实施金字塔人才工程,搭建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分层次、批次做好专项 人才储备,打造阶梯式后备人才库;传承“师带徒”传统教育形式,举办师徒班50多期,1000余人次拜师学艺,使同仁堂现有的每个保护品种的每道工序都有 相应的传承人;建立并逐步完善着同仁堂中医大师工作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传承谱系和培训体系。

同时,2013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中药材传统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两项被列入东城区和北京市非遗项目,今年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3、净牌匾,崇药德,庄严仪式承载厚重文化积淀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同仁堂人都要在发源地——大栅栏药店——进行净匾仪式。“志公雅之意,同仁初始创;怀仁德之心,承道自岐黄。……两个必不敢,良方并良药; 存心有天知,仁术共仁心;传承三百载,堂韵何悠悠……”一篇特别晨讯词,一片朗朗诵读声,神圣而庄严。

净匾仪式的过程很讲究,充满同仁堂人对历史文化的敬重。1456453884163246.jpg净匾由老、中、青三代员工代表共三人操作,要求着正装,戴雪白手套;净匾需要踏过一米多高的五级台 阶,每站上一级台阶都要停上2秒钟,抬头凝望匾额后,再低头走下一步。净匾时,需伸长手臂,自上而下缓慢地擦拭匾额,并目不转睛地盯着毛巾运行的轨迹。

净匾,也是敬匾。寓意 “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在新人手中继续传承发扬。选择在同仁堂大栅栏药店大楼落成这一天恢复这一传统的仪式,也是同仁堂通过仪式庄重神圣之感传承厚重文化的一个方法。

    (二)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

     1、内涵深刻,相辅相成的“十大文化”体系

同仁堂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优良传统,通过总结提炼,就是十大文化,即:以 仁为根,善与人同的善待文化;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诚信文化;以天为敬,不负良知的自律文化;以世为怀,润泽全球的服务文化;以质为先,至优至精的质量文 化;以人为本,人业共兴的人本文化;以和为贵,兼容并蓄的整合文化;以药为基,高效集约的经营文化;以变为径,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以稳为重,速效统一的 发展文化。

十大文化源自一脉,相辅相成,构筑了同仁堂的文化大厦:其中,善待文化、诚信文化、自律文化、服务文化是同仁堂的道德根基;质量文化、人本文化、整合文化是同仁堂的经营智慧;经营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是同仁堂的发展理念。

    2、四个善待,同仁堂新时代的“仁德”标签

四个善待,即: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

善待社会,是心系百姓,回报社会的“仁德”。“非典”期间,面对行业短期行为乱象,同仁堂承诺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不涨价。同仁堂 不顾600余万元的巨额亏损,坚持向市民提供中药和瓶装代煎液300万副,满足近100万人次的用药需求;北京“7.21水灾”,集团在第一时间将50万 元药品送往房山支援救灾,干部职工自发捐款216612.5元;策划实施了“市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堂革命老区光明行”等大型公益活动,为几百名白内障患者 送去光明;启动“同仁堂健康公益大讲堂”,向公众普及和传播健康、养生知识;连年为中医药进社区和 “春雨行动”大额捐款,所属1500多家药店经常开展义诊活动,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5000多万元。1456454804592867.jpg

善待职工,是为职工解忧,为职工排难的“仁德”。同仁堂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让职工在宽敞、明亮、洁净的车间进行生产。在撤并与主业无关的 40多个经营实体过程中,分流安置职工2100多人,没让一名同仁堂人下岗;近年来,每年为职工涨四至五级工资;今年,更在市总工会的支持下,筹资成立了 同仁堂仁爱基金,用于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恢复了民主接待日制度,进一步畅通了集团公司领导和基层职工的沟通渠道。坚持两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发放 慰问补助金。还激励二级单位以各种形式关爱职工生产生活。

善待经营伙伴,是同甘共苦,携手并进的“仁德”。汶川地震期间,同仁堂不计成本,空运药品“血毒丸”进震区,以保证经营伙伴的良好信誉和灾民的用药需求;在 临川,同仁堂派人上门交流管理经验,出谋划策,使经营伙伴的种植基地的经营状况日渐好转,并迅速实现了扭亏为盈;同仁堂在与经营伙伴的共同奋斗中,累计为 经营伙伴支援过亿元。

善待投资者,是开放包容,互利双赢的“仁德”。通过委派原同仁堂饮片厂的生产厂长和中青年专家帮助生产、把关,安徽亳州药材商徐广友注资的同仁堂亳州饮片公 司短短几年销售收入就猛增四倍,年均销售增长近50%;而同仁堂健康药业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已从一般的保健品企业成为年销售额40多亿元的“高大 上”企业,投资者俞俊先生(加拿大籍)不仅在10多年的合作中收益颇丰,更对同仁堂文化有了深刻的见解和认同。

   (三)堂以名为天,教以化为先

    1、丰富宣教载体,加大文化宣教力度。

同仁堂经常在报纸、期刊、电视、广播安排同仁堂中医药知识栏目、连载以同仁堂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如纪实文学《国宝同仁堂》、电视连续剧《大清药 王》、《戊子风雪同仁堂》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修编职工教育读本《同仁堂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深入学习、理解同仁堂文化的来龙去脉。

2006年,集团公司兴建了同仁堂博物馆,2007年,被正式命名为“崇文区中小学生中医药文化学习教育基地”。今年经过局部改造,文化主题特色更加鲜明。自开馆始,已有3万多名企业内外的参观者来这里参观交流,为宣传同仁堂、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集团公司与国家汉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孔子学院为载体,弘扬中华医药文明;成立传媒公司,利用亚太卫视同仁堂频道,向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并经常通过专题采访,让消费者了解同仁堂,了解中医药,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感受同仁堂文化和中医中药的魅力。

    2、做好日常教育培训,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践行文化理念。

培训中,同仁堂将企业文化作为必修课程,课程设计很接地气。集团公司领导亲自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职工思想动向,编写课件,授课时还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观摩,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便调整和修正。芦广荣在教徒弟们鉴定人参.JPG

同时,大力抓好形势、主题教育,特别是开展了“谁砸同仁堂品牌,就砸谁饭碗,谁毁同仁堂品牌,全体同仁堂人共讨之”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全员的品牌维 护意识;在系统内开展了以“六讲”精神——讲政治、讲大局、讲程序、讲负责、讲纪律、讲奉献——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企业生产运行凝心聚力。

生产中,始终坚持 “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 自律精神。目前,同仁堂在药品生产前处理方面仍然沿用5大类20多个工序、50多种炮制方法,在大部分制药工序已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人工 挑拣原料、去毛、去刺等手工操作,以确保药效。

经营中,同仁堂1500多家零售药店,一直开展着问药咨询、代客加工、代客邮寄、代煎汤药、夜间售药、外币兑换、自动取款等20种便民活动。

   案例与启示

    同仁堂的文化建设因为与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企业变革、职工诉求、百姓期盼息息相关而愈发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同仁堂文化也正是因为同仁堂人、同仁堂故事展现着它历经岁月而依旧动人的魅力。

    (一)香砂枳术丸缺货——原料不达标,宁愿不生产的质量坚守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患者发现,原来医生经常开的北京同仁堂制药公司生产的健脾开胃药——香砂枳术丸,现在不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理由是缺货。

“问题出在生产香砂枳术丸的原料之一枳实身上。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种植环境变化等多种原因,枳实橙皮苷含量不达标。我们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达到标准 的,同仁堂是老字号国有企业,本着对品牌、对消费者、对市场负责的原则,原料不达标,宁可不生产、损失销售额。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橙皮苷含量达标的 枳实,也就好长时间没安排生产了。”同仁堂制药公司相关领导说。

不光是制药公司,同仁堂生产的所有药品都对药材有着严格的要求。正如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梅群所说,同仁堂严格按照传统配本要求下料入药,如果药材等级不够,只能重新组织货源,不够等级的绝不下料、绝不以次充好。

“质量”是什么?在不同的企业也许有不同的回答。质量是一套标准体系,质量是一套检测指标……而在同仁堂,得到的答案是如此一致:“质量就是生命”。集团公司 党委董事会提出“要像保护眼睛和孩子一样保护同仁堂品牌”。如果将品牌比作孩子,那么质量就是孩子赖以维系的生命之源。

对于质量,同仁堂人的标准是极其严苛的。药材在投料工序前,必须经过手工和机器的前处理工序,如人参必须去头,黄连必须去根须,将药材处理成为合格的净料方 可进行投料——否则连投料的工人都是拒绝开工的。甚至有一些与同仁堂合作的供应商也曾经抱怨过:为什么我的药品在别家都能进精品药房,在你们这儿就是连普 通药房都不摆?——因为这才是同仁堂。

股份蜜小丸外包装盒线.JPG如果说对于质量的严苛,是源自于188年供奉御药的兢兢业业,那么对质量的坚守,就是同仁堂文化深处的自律和同仁堂人修身的追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 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些铁律在345年间一直警醒着历代同仁堂人。质量立身,诚信立 命,文化载誉,所处的时代不同,发展的路线不一,但在同仁堂有一件事情始终没变过——对质量的坚守。这份坚守在每一代同仁堂人的骨血里,融入了他们每天的 工作、生活、行为,向社会、大众兑现着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庄严承诺。

   (二)“我们等她来”——一句话的诚信情怀

一个周六的下午,一位患儿的家长打来电话咨询,非常着急地描述着孩子的病症,“我家孩子两岁半了,从昨天开始呕吐泄泻、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有没有治疗这方 面病症的专家?”同仁堂中医医院专家门诊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综合分析了一下,觉得医院的儿科专家陈昭定教授治疗这些方面的疾病比较擅长,于是马上告诉她“我 院今天下午儿科专家陈昭定在这方面擅长”,孩子的家长仿佛看到了希望,非常迫切的想带孩子过来诊治,这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专家门诊应诊时间到四点 半,即便是患儿家长带着孩子从方庄打车过来也得四点半了,如何是好呢?

工作人员从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了想,觉得这个诊应当接,于是跟专家把这个情况进行了说明,专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没关系,我等她来”。工作人员又与挂 号室、收费室、调剂部分别把这一情况说明,大家都欣然答应“没关系,我们等她来。”当家长带着孩子匆匆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四点四十了,虽然已过下班时间但 是大夫依然认真的为孩子辨证施治,表现出了一种大医精诚的职业修养,大夫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开出了一剂处方,调剂部的人员齐上阵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抓好的 方药递到了顾客的手中,当患儿家长接过抓好的方药的时候眼睛湿润了,“这是我第一次来同仁堂中医医院就诊,医生敬业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全院的人员为我们这 一位患者全力配合延迟了下班时间,这种热情的服务让更我感动,在同仁堂中医院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顾客至上的感觉,谢谢你们了。

当下,同仁堂已经从前店后厂成为拥有产品生产、商业经营、医疗服务三驾马车的中医药产业集团。同仁堂中医医院作为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窗口单位,对诚信 一词的理解更加深刻,文化理念的执行也更加到位。“诚信”是什么?对中医医院而言,就是为患者提供最好最贴心的服务,在病患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温暖、最 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这样的故事在同仁堂已经不很稀奇,甚至于有一些常态,同仁堂的老员工们也经常将这些故事作为教案,来感染更多的新同仁堂人。同仁堂,作为很多病患的最终选 择,有着更重大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等她”,这份至诚至信的承诺,是为了一份希望,为了一份信任,为了回报百姓对同仁堂345年的信赖和肯定。诚信,是中 华传统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对公民自身建设的重要标准,它更是每一名同仁堂人工作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